牛宝权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大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展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提升全民保护意识,全市开展各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的系列特色活动,以创新形式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
一、精准策划,以主题为纲,构建多元展示体系
目前,我市拥有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中国剪纸、中国皮影戏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1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0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3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06名;省级非遗工坊1个(岫岩玉雕工坊)。为了更好地展示我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我们借助于各类活动平台展示非遗风采,如4月25日“沐春寻芳 悠游辽宁”2025春游辽宁消费季主场活动暨第33届鞍山·千山梨花节在千山景区盛大启幕,辽宁省非遗焕新购物月活动也在千山景区正门广场同期举行。现场汇聚省内近百家非遗工坊,全方位满足了广大市民、游客的多元文化需求。6月14日,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紧扣“非遗,让生活更美好”“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核心理念,采用“动态展演+静态展销+深度体验”三位一体模式,制定详实方案。通过沉浸式体验、活态展演与市集消费联动,全方位呈现鞍山非遗的历史底蕴与时代活力,助力文旅消费升级与民生服务。
二、多维活动,全域联动,非遗魅力触达各群体
非遗作为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重要体现。我市通过在各节庆活动中融入非遗元素,不仅增强节日的文化内涵,还能提升民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我市立足打造集聚鞍山特色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品牌,在进校园活动中,侧重选调互动性和趣味性较强的剪纸、绘画、评书等项目,在进社区活动中,侧重选调深受群众喜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高跷、秧歌、刺绣、饮食等项目,通过专场演出、技艺展示、剧目展演、图片展览、互动交流等形式,举办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群众文化惠民活动30余场次,举办送戏下乡、非遗巡演等近30余场(次),服务群众5万余人次,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市各地区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办了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到了非遗保护工作的成果。
1.沉浸式研学——青少年非遗启蒙课堂。在海城市西关小学开设非遗研学专场。学生们观摩面塑艺术,在尚氏糖画传承人指导下制作蝴蝶、兔子等糖画;体验海城皮影戏幕后操控,感受“一口叙说千古事”的魅力;跟学五行通背拳基础招式,在动静结合中埋下传承种子。
2.活态展演——传统艺术的当代焕新。在海城市厝石山公园主舞台上,西关小学“娃娃跷”灵动俏皮,五行通背拳少年刚柔并济,展现非遗在青少年中的生命力;海城喇叭戏《选娘娘》、评戏《秦香莲》以方言俚语和精湛唱腔引发掌声,皮影戏《大西唐》用光影艺术重现历史。在岫岩非遗馆活动中,满族剪纸服装秀《指尖芳华》将传统纹样融入现代时装,民间鼓乐《小岗曲》以青年演绎彰显非遗创新活力,满族民歌、皮影戏等轮番登场,诠释文化传承。
3.非遗市集——烟火气里的文化消费。海城市非遗市集区打造了一场“可看、可购、可品”的活态传承盛宴。匠心手作区展示黄家草编、孤山玉雕等技艺,匠人现场创作引市民驻足;舌尖非遗区汇聚牛庄馅饼、尚氏糖画等美食,香气袭人;苏氏正骨、袁氏针灸等非遗医疗项目设摊义诊,展现传统技艺的现代转化;铁西区联合苏宁影城开展8项非遗互动体验,涵盖北派吴氏太极拳、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等;铁东区以图文展板+趣味问答普及非遗知识;千山区结合汤岗子温泉景区与大樱桃节,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体验吸引超500人次参与,线上观看量破千。
三、成果丰硕,非遗赋能城市文化与发展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在鞍山录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辽宁篇全程拍摄在钢都——鞍山,岫岩玉琢,高跷起舞……以非遗绘就辽宁画卷,以匠心传承新时代韵律。2024年9月28日晚节目在央视播出,生动展现了“多彩非遗 天辽地宁”的壮丽景象,中国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先后走进白俄罗斯、俄罗斯,我市选派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岫岩玉雕通过技艺展示、交流体验、互动展演等方式,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用精彩的中国辽宁非遗故事,增进彼此了解,加强文化交流与互鉴,也对扩大鞍山非遗保护传承的影响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岫岩满族刺绣、岫岩玉雕被文旅部选调参加2025央视非遗晚会,海城小码头干豆腐、海城牛庄馅饼、台安火勺被选入省2025年“非遗贺新春”主会场传承实践与传播展示活动。
海城喇叭戏国家级传承人肖杰受邀参加“菊苑流芳 2024年辽宁省新春戏曲晚会”观摩活动,亲传弟子杜晓玲在晚会上表演了海城喇叭戏大型现代剧目《玉石沟》选段,受到热烈欢迎;海城喇叭戏传统剧目《赵匡胤打枣》参加了在沈阳举办的“菊苑流芳”第九届辽吉黑蒙四省区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展演开幕式演出。由肖杰老师参演的获得辽宁省第十二届艺术节辽宁文华大奖的海城喇叭戏现代剧目《玉石沟》,也在沈阳中华剧场进行了两场演出。2024年11月,岫岩县文旅广电局获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全省2家),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海城市正骨医院主任医师、海城苏氏正骨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继承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苏继承为全省5人中唯一以传承人身份入选)。2025年6月,海城市瑞瑀李记食品加工有限公司非遗工坊入选“非遗赋能·乡村振兴”辽宁省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玉见匠心 艺传满乡”鞍山非遗之旅入选辽宁省非遗旅游线路。
我们不仅在非遗的挖掘、研究与推广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更在一系列节庆活动和传承工作中全面宣传和弘扬了鞍山非遗活态保护传承魅力。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守护传统之光,照亮传承之路,深化非遗保护实践,拓宽传承渠道,打造具有地域辨识度的文化名片,提升城市软实力。让每一份珍贵的非遗记忆都能在时代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彰显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也为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不断探索“鞍山路径”。
鞍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5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