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162号提案《关于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创新性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3-06-20 08:25来源:文旅广电局作者:点击:

    农工党鞍山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创新性发展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不断提升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水平,完善非遗保护体系。目前为止,共挖掘、整理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104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1个(包括岫岩满族剪纸、岫岩皮影戏2个入选联合国名录项目),省级项目12个,市级项目81个。认定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共141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8人,省级传承人5人,市级传承人128人。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非遗保护和传承体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众生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发展。

    一、“大力推进非遗产品回归日常生活,不断探索非遗生产性系统保护创新”问题

    2019年以来,市文旅广电局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落实《鞍山市传统工艺振兴实施方案》,促进我市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以我市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基础,对具备一定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就业的传统工艺项目,建立了包括岫岩满族刺绣等25个项目鞍山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推荐岫岩满族刺绣、岫岩玉雕、岫岩满族剪纸3个项目列入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鼓励岫岩玉雕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文化需求紧密相连的传统手工技艺项目,坚持保留传统技艺的特色与特征,在生产中传承发展,不断创新,积极、稳妥地进行开发利用,取得了良好经济、文化、社会价值。进一步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培育中国工匠和知名品牌,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

    二、“大力推进非遗产品与市场相衔接,不断探索非遗展示平台和流通渠道创新”问题

    围绕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坚持为百姓服务、为基层服务的工作导向,不断扩充非遗展示平台和流通渠道。充分利用春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有利时机,针对各类人群的特点,选调不同非遗项目,采取专场演出、技艺展示、剧目展演、图片展览、互动交流等形式,每年组织常态化的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惠民活动百余场(次),服务群众10余万人次,促进非遗的传承、传播,提高全市民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感。通过专家解读《非遗法》《非遗条例》等法律法规,每年累计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班10余期,进一步加强专业人员队伍、管理人员队伍、传承人队伍建设,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效而可持续地向前推进。支持非遗项目每年参与国家、省非遗交流展示活动10余次,搭建起鞍山与省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传播的平台,充分展示鞍山非遗资源的独特魅力。

    三、“大力推进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探索非遗应用模式创新”问题

    打破传统发展模式,积极推进鞍山“文化旅游+非遗”等创新融合发展理念,按照全地域覆盖、全要素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的原则,与乡村旅游振兴有机结合,全力打造鞍山文旅产业事业发展新模版。通过开展系列精品品牌文旅活动,以梨花艺术节、美食文化节、群众艺术节、非遗进镇村、进社区等大型活动为依托,开展了鞍山景区(点)小视频创意大赛、梨花艺术节摄影、诗歌作品征集等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及制作发放文化旅游宣传手册等,以点带面,积极寻求文化、旅游、健康、体育等多产业最佳融合点,大力促进活动、业态、产品融合,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休闲等服务新业态,推动更多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持续释放大众文化和旅游需求,有力推动文旅体深度发展,深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鞍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同时,鞍山市教育局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对我市非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内容、载体形式、学段和学科要求等,做了统筹设计和科学安排,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具体指导,保证经典篇目、人文典故、基本常识、科技成就、特色技艺和其他文化遗产等六个方面内容不少于40学时。各学校在各学科教学或地方课程、校本教材中不断强化非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开发了很多优秀课程案例。例如,台安县以传承和弘扬非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实验小学开设的《青花瓷盘画》《京剧脸谱》《书法启蒙》《中国结艺》《剪纸艺术》等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逸夫小学组织教师编写了《棋艺》《书法》《剪纸》《器乐》等6大类校本教材;师范学院附中在语文、美术、体育课上,开展“戏曲进校园”课程、国画与剪纸作品鉴赏和武术的传授,让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四、“大力构建非遗创新活化的培育体系,建立健全非遗活化利用总体规划和系统推进工作机制”问题

    “整体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具有整体性,不同的文化事象互相关联、互相影响,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孕生其中的自然人文环境又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正是基于整体性保护理念,中国开展了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实践,即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滋生孕育、传承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2019年,省文旅厅印发了《辽宁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及管理办法(试行)》。目前,我市还没有进入此行列的县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非遗工作基础较好的县区进行申报,以实现“对非遗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系统性保护”。

    鞍山的非遗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坚强的领导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正如贵委所指出的非遗传承兴趣和保护意愿不够强、非遗与现代人生活融合不充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非遗转换载体不够多、非遗整体活化水平不高等问题确实存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非遗数量优势转化为振兴发展的实际效能,实现非遗项目的系统性保护和创造性转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和推动共同富裕。同时,也感谢农工党鞍山市委长期以来对非遗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鞍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3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