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0083号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基层文物保护管理的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2-06-29 10:52来源:作者:点击:

    王宝库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基层文物保护管理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文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正如您所说的:“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国家的‘金色名片’”。

    多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推动《鞍山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方案》落实,充分挖掘文物资源优势,努力实现在保护中加强利用、在利用中促进保护,着力推动文物旅游品牌打造,将文物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势,真正让文物活起来、用起来,形成文物合理保护利用新形态。 现已发现从旧石器时代至近代的不可移动文物935处,其中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39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3处;139处县级以上文物中,有古遗址52处、古墓葬20处、古建筑37处、石刻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4处。还有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796处。同时,建有在省文物局登记备案的博物馆有7家,其中,国有博物馆5家,即鞍山市博物馆、鞍钢集团博物馆、海城市博物馆、台安县博物馆、岫岩县满族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2家,分别是青籽世家玉文化博物馆、岫岩满族自治县雨桐玉文化博物馆。全市各博物馆馆藏文物共有5598件(套),珍贵文物1084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8件(套),二级文物238件(套),三级文物828件(套)。

    对于“建立文物保护工作体制”的建议。一方面,2019年以来,我局已争取到位中央、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3259.85万元,重点实施修缮加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次)、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次),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山古建筑群大安寺、龙泉寺、中会寺、香岩寺、祖越寺、无量观、海城仙人洞遗址、鞍山钢铁厂早期建筑—井井寮旧址施保护修缮;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牛庄太平桥、千山慈祥观、山西会馆、张氏家宅、鞍山驿堡、海城同泽中学、黄显声故居、石湖石柱、明长城-千山段-边台子烽火台和管饭寺烽火台进行保护性修缮或抢险加固修缮;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汤岗子龙泉别墅实施保护性修缮,逐步恢复了文物的历史原貌。另一方面,市县两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落实文物保护工作专项经费,主动协调教育、科技、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与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城乡建设规划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共同维护文物管理秩序,督促乡镇(街道)和文化执法人员、看护人员加强对文物的巡护工作,有效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对于“文物展示展览功能缺失”的建议。一方面,我市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辽宁段)保护规划》里的建设项目有3项,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鞍山驿堡墙体抢险维修项目、明长城—千山段边台子烽火台保护修缮项目、牛庄镇环境整治与提升项目。我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接省文旅厅(省文物局)向上争取长城项目资金1369万元,同时积极协调涉及长城沿线建设项目的5个县(市)区,利用本级自有资金和社会资金积极谋划项目建设。目前,鞍山驿堡西墙南段抢险维修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80%,鞍山驿堡南墙抢险维修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40%。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边台子烽火台保护修缮项目经费已经拨付到位,千山区正在进行项目招投标准备工作。牛庄镇环境整治与提升项目目前已完成对传统街巷商铺门前人行道进行传统风格改造、完成800延长米牛庄东护城河太平桥段周边绿化改造、护坡整修和牛庄太平桥保护修缮,全面优化牛庄古护城河保护环境。另一方面,2019年以来,我局组织协调省市相关文物保护单位共为全市近200项工程建设用地进行了施工前考古调查、勘探工作。特别是5月20日,在沈阳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局协调省文物局和鞍钢矿山公司、市直相关单位,通过闭环管理的模式,邀请省文物局和省文物保护工程专家组来鞍山完成了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鞍山驿堡建设控制地带内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西鞍山古矿洞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西鞍山铁矿采选联合项目斜井建设工程的专家评审论证工作,这项工作的实施,既确保了文物安全,又积极推动西鞍山铁矿采选项目依法依规顺利进行,更进一步服务了全市经济建设。

    对于“加强市县博物馆建设”的建议。全市各博物馆年平均接待观众近30万人次,接待团体300余场次,免费讲解场次超过600场,每年推出展览10余个、开展各类社教活动20余次。积极打造了“流动博物馆”、“爱上博物馆”两大活动品牌,持续开展文化遗产惠民“七进”活动,推动文物保护成果更广泛地惠及人民群众。每年积极开展“5.18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组织全市各博物馆策划推出一批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专题展览展示、文物保护利用宣传传播和社教活动。特别是去年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主题,组织全市博物馆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展览活动,鞍钢博物馆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革命文物展》、市博物馆的《“光荣之路”1921—2021重大历史事件报纸收藏展》全面展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以来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对于“培养文物保护人员”的建议。一方面,我市确实存在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文博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我市缺乏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人才后续储备不足。目前,我市文博系统只有两人是文博专业毕业,越到基层,文物保护的力量越薄弱。海城市专业人员有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4人;台安县有副高级1人;岫岩县有副高级1人、中级1人;千山区有中级1人。文物工作管理力量“小马拉大车”情况非常严重。另一方面,我们正在探索建立县级文物保护研究课题和开展文物保护志愿者招募、组织基层文物管理人员培训等,尽可能让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开阔眼界,积累经验,掌握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方法,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逐步充实县文物保护管理人员力量,确保文物保护工作实现专业化标准化。

    对于“开发利用文物资源”的建议。我们将严格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资源精神内涵,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顶层设计,统筹考虑资源禀赋、人文历史、区位特点、公众需求,注重跨部门协调,与法律法规、制度规范有效衔接,突出问题意识,破除制约性瓶颈和深层次矛盾,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务求符合基层实际、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时间检验,有统有分、有主有次,分级管理、县区为主,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积极性,将收藏在博物馆的珍贵文物通过各种方式开发制作成百姓喜闻乐见的工艺产品,实现共建共赢。

    文物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当前正是我国文物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黄金时期,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有关方面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坚持“守土有责”,做到“守土尽责”,完善文物保护工作机制,做好文物保护与利用,留住历史文化根脉,深入挖掘文物资源,讲好鞍山故事,加快推动鞍山文物保护事业蓬勃发展。

    再一次感谢您对我市文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支持我市文物事业的发展。

     

    鞍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2年6月27日